
顳顎關節障礙(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
顳顎關節障礙的定義可分成狹義及廣義二種,狹義的定義是與顳顎關節相關或鄰近的組織疼痛或運動障礙;廣義的定義包括頭、頸、肩、顏面的疼痛或耳朵的症狀,當然,不是所有的頭、頸、肩、顏面疼痛都來自於顳顎關節,正確的診斷才是治療方針的依據。現今的科學證據支持顳顎關節障礙係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神經肌肉運作失常(Neuromuscular dysfunction),依筆者個人的觀察及經驗,牙齒的咬合成為影響頭、頸、肩肌肉群運作極為重要的因素。嘴巴張開時有喀喀的聲音係因為關節圓盤(Disc)關節運動過度,關節髁外側增大,關節表面不規則或關節內有碎裂組織,最常見的原因是關節圓盤位移,並不一定伴隨疼痛的存在,但是它可能是間接影響肌肉運作的因素或者肌肉運作不當造成關盤位移,讓肌肉運作更加惡化,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其他類似的狀況有多動腿症後群(restless leg syndrome)目前的證據支持其成因為中樞神經系統運作失調或功能障礙,咬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依現存的科學文獻報告及筆者的個人經驗,咬合板或顳顎關節矯正器對於顳顎關節的治療是極為有效的治療模式,問題是製作有效的咬合板需要高度的知識及技巧,不是所有的牙醫師都具備此能力,在美國,顳顎關節障礙及口腔顏面的疼痛幾乎快要成為一個專科,如果要成為口腔顏面疼痛的專科通常要在博士後再接受二至三年的專業訓練,並且僅有十幾個學校或醫院提供此種訓練。真正的顳顎關節炎在臨床上是很少見的,不能因為顳顎關節部位的疼痛就診斷為關節炎,當然,組織處於發炎狀態時,是會產生疼痛,但是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由發炎造成,頻面及其他骨骼肌肉的慢性疼痛往往疼痛的部位並不是疼痛的來源。骨骼肌肉系統的疼痛牽涉痛是常態,正確的診斷出疼痛的來源才是提供有效治療的基礎。在矯正治療的過程中,由於牙齒在短時間內有極大的位移,牙齒酸軟無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像,要避免這種狀況的產生,最好的辦法是矯正力量要小,牙齒緩慢移動,臨時性的咬合板,是有可能減少牙齒的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