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234口腔保健知識中心

熱門新聞

首頁 > 文章專欄 > 熱門新聞
牙醫234口腔保健知識中心
如何避免牙科門診鎮靜淪為「唯利是圖」醫療行為的四個關鍵(上)
優活健康網,范國棟醫師/2012-03-14

台灣牙科門診鎮靜發展至今,雖然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但均侷限在北台灣的台大醫院牙科部,或是南台灣的高醫附設身心障礙牙科。不過,也因此發展出牙醫與鎮靜醫師間的診療鎮靜計畫擬訂和溝通,鎮靜醫師術前訪視病患和風險評估,鎮靜病患甦醒後評估和返家追蹤的鎮靜照護特色。直到最近兩年,由於靜脈泵浦廠商和幾位臨床醫師的投入,靶控注輸泵浦走出開刀房,轉進到諸多醫院臨床科的門診鎮靜照護,甚至成為醫美整形診所鎮靜麻醉客戶的新利器。與此同時,少數從事植牙為主的牙科診所,也不落人後地加入靶控注輸靜脈鎮靜的行列。

 

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初估全台牙科院所的門診鎮靜例數(包括植牙、拔牙、兒童牙科與四大特殊需求者口腔示範中心),就接近擅用泵浦靜脈鎮靜的高醫身心障礙牙科,過去十年(約一千例)的總量。但令人擔心的是,這項牙科診所的新興醫療行為,最近陸續出現醫美整形診所麻醉作業過程,經常容易忽略的術前跨專業溝通、鎮靜前病患訪視和甦醒後電訪追蹤的習性,慢慢染沾上「唯利是圖」,危及病患就醫權益與安全的壞習慣。Dr.Fan在這裡所談的唯利是圖,不是指診所牙醫向病患收取多出成本甚高的鎮靜費用,也不是指兼差的鎮靜醫師從診所牙醫那裏獲取可觀鎮靜所得,也無意指販售或租賃靶控注輸/生理監視設備儀器的廠商從中賺取不當利潤,更不是指接受牙科門診鎮靜診療的就醫民眾,成了付大把鈔票的怨大頭

 

。由於門診鎮靜不是台灣醫學院校的主要教學內容,也不是各科住院醫師培訓過程的重要選項,亦非牙醫師成長過程必具技能,更不是專長手術室麻醉的麻醉科醫師的表訂訓練項目,所以,這種跨領域的合作技能必有其一定的難度,或謂學習門檻。否則美英等先進國家的衛生主管機關,沒必要規牙科(門診)鎮靜(麻醉)醫師或護理人員的培訓必須經歷至少16至40小時的室內教學課程,在資深鎮靜醫師的監督下獨立完成至少30例的鎮靜照護個案(包括口服、笑氣吸入和靜脈注射三類途徑,以及小兒或老人等特殊需求者),並通過培訓單位或是地方政府,乃至於國家級的檢定考試,始得在門診照護領域執業。

 

而這樣的代價是,醫護學員至少得付出相當於新台幣數萬元至數十萬元的學費。那麼在國內當下牙科門診鎮靜市場照護人力有限的條件下,牙科門診鎮靜供需的失衡必然引來牙科門診鎮靜收費的不穩定性,這個由有鎮靜照護需求的病患、欲推廣鎮靜照護的牙科診所、欲投入鎮靜照護專業的醫護人員,以及販售/租賃鎮靜照護儀器/藥品的廠商,四個關鍵角色間特殊關係所交錯出來的市場規模,並不是Dr.Fan一人所能影響的。